1)第139章 户部官员以集体辞职来要挟皇帝!陈_人在大明,邪气冲天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辽东的李家本来是要策应山西晋商们的行动。

  当时晋商总会给辽东的李家发出了一封信。

  说是这一次山西晋商受到了巨大威胁,需要辽东李家出点力气。

  辽东李家一向与山西这边的晋商眉来眼去,不外乎是走私买卖。

  首先辽东李家那边掌握着大量的人参、鹿茸、貂皮,如果由他们亲自去贩卖,不仅违背朝廷,不允许官员经商的律法,他们自己也很难将如此大量的人参、鹿茸、貂皮贩卖到全天下去,所以只能借助晋商的人手。

  一来二去的,中间当然会有许多的利益往,来互相帮忙的事也时常发生。

  就比如一旦晋商那边遇到了问题,辽东李家就借着女真人入侵的借口,向朝廷要军饷。

  这种情况下,与山西晋商勾结的户部一定会说,户部府库空了,没那么多钱,要筹集钱财的话需要向天下商人借。

  那谁最有钱?

  两个地方——山西的商人和东南的商人。

  这两边的商人,其实都是利益互相关联。

  这就倒逼着朝廷,必须要向这两边的商人妥协。

  妥协的办法是什么?

  比如释放晋商这一边犯了罪的官员;

  又或者给晋商一定的向北贩卖货物的优惠条件。

  不仅是优免税收,更是允许他们夹带一些明令禁止向北贩卖的东西。

  又或者让晋商在盐业这块得到更多的份额。

  为了抵御辽东女真人的入侵,朝廷只能退步。

  勾结瓦剌、鞑靼从张家口进来,也是一个道理。

  不同的可能就是换成宣大总督向朝廷要军饷。

  这种互相联动的方法,他们屡屡得逞,可以说所向无敌。

  而这一次辽东李成梁之所以狮子大开口,一张口就要一百二十万两的军饷,就是为了策应山西的晋商。

  因为他知道朝廷要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。

  朝廷每年结余能够有个百八十万两白银就算不错。

  其中还有一大部分要进入到皇帝个人账户里。

  那要拿出来就更加困难,就只能向天下有钱人伸手。

  一旦向有钱人伸手了,那么条件就是,东南那边的浙直总督陈寒要召回来,要不然东南的商人不肯出钱。

  山西那边曹正淳一定要被召回来,要不然山西那边的商人不肯出钱。

  这样他们的目的就会达成。

  只是李成梁做梦都没想到,还没等到他策应山西的晋商,晋商们已经被曹正淳给灭了口。

  而东南那边陈寒经过了三个月,从数省收刮来的白银虽没有晋商那么多,那也达到了四五亿之多。

  从这就可看出,东南即便是靠着海走私,也没有山西的晋商们有钱。

  因为晋商们发家要比东南的买卖人要久。

  而且东南的商人主要是靠走私来赚取大量的利润。

  可是晋商们靠的却是太祖朱元璋搞出来的开中法,为朝廷九边重镇提供粮草,做的是皇家买卖。

  所以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