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280章 抢钱_万历新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反对的声音当然会有,很多人认为朱翊钧抢钱上瘾,准备复制太祖发行宝钞的套路搜刮民财。朱翊钧命令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,声称每发行一两银票,持有者都可以在银行换出等重量的白银。

  这当然不可能——仅火耗钱就能把朝廷的财政掏空。但宝钞给大明群众的心理阴影太大了,开始的时候只能这么宣传,并控制银票发行量接受群众检验,直到大家养成使用纸币的习惯后才能超发。

  朱翊钧学过金融,知道发行准备金六倍以内的纸币就算是稳健的货币政策。但此时的大明,别说六倍,就算超发一倍,一旦出现大规模挤兑,老百姓民变算是轻的,搞不好直接扯旗造反了。

  经过长时间思考,朱翊钧决定下旨,向天下商民道歉并回收民间宝钞——这将是朱翊钧登基以来,第一份罪己诏。

  罪己诏在封建王朝政治生活中算是一件极其重大的政治表态,将轻松化解朝廷面临的货币发行的难题。朝臣因此对朱翊钧的人品高山仰止——认为他作出了极大的牺牲。

  其实,顶尖的政治家心里很清楚,皇帝这份罪己诏其实是对太祖、成祖和仁宗滥发宝钞的一次政治清算。

  舆论也普遍认为,宝钞的事儿与朱翊钧无关,他其实是为太祖、成祖和仁宗背了黑锅,但后世子孙给祖宗擦屁股,也算是孝行和讲究人。

  王国光曾经反对皇帝下罪己诏回收宝钞,他认为宣宗早已废除了宝钞流通,朝廷不必背负两百年前的政治负担。再说,百年来朝廷除了给王爷们发禄米和赏赐,早就不再使用这玩意——现在的宝钞就是废纸。

  王国光当然是对的,但朱翊钧认为,要想妥善处理新币发行问题,罪己诏有其必要。另外,回收宝钞将有利于新币的推广——朝廷要想尽快打开银票的局面,就必须在“宝钞”的问题上给天下万民一个说法,至少要消除人民群众对纸币的阴影。

  事实证明,这回收宝钞绝对算是一记妙手,而且朝廷仅付出了很小的经济代价。因为朝廷回收宝钞按斤算钱,每斤宝钞不管其中金额大小,价值一枚万历银元,就算外面有成吨的宝钞,每吨也不过两三千枚万历银元罢了——比废纸回收价贵些,也算挽回了朝廷的一点颜面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