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19章 科举改录取诸子百家!读书人傻眼了_人在大明,邪气冲天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。

  这样市场经济才能活跃起来。

  而不是那些有钱人,把那些银子金子赚过来,埋到地里面去。

  金子银子不流通,那永远都是一堆石头。

  如今在皇宫门口的那些文官,心里边一边是羡慕陈寒给那些改革派加的俸禄。

  一边恨的咬牙切齿。

  因为他们很明白这是个连锁反应。

  如此高薪去养改革派,改革派即便是不贪污,那也能赚得盆满钵满。

  原本一个县令一年才一百多两银子,他贪污抓到了肯定是个死。

  可现在不一样了。

  一个县令都可以每月加五十两银子,相当于一个月就给他加了好几倍的工资。

  他能不拼命干活呀。

  就算是挣这些死工资,那都要比贪污来的多。

  贪污还要担惊受怕呢,还怕别人举报呢,还怕别人要挟呢,良心也过意不去。

  但现在正正经经的拿着高薪去做事,是真正的为朝廷办事,那就不一样了。

  这叫高薪养廉。

 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。

  官员为了这份高工资,也得拼命的推行新法。

  尤其是那些家里没背景的,更会想方设法的挣这笔工资。

  这些高官们很聪明,尤其是张四维这样的官员,更是对新法痛彻心扉。

  他家里边是怎么起来的?他家世代经商。

  上一次陈寒在山西剿灭大地主,没有把他给剿灭,不是因为他家里不作恶。

  而是他家还达不到等级。

  他们属于中产。

  大明的中产阶级是最可恨的。

  他们兼并土地不像大地主那么多,但是他们的总体数量是非常多的。

  陈寒改革变法,要从哪个阶级弄钱。

  就是这些中产阶级。

  因为顶级财阀他个人的钱财很多,但他占的总比数量不多。

  中产以上的才是真正的多。

  众人商量完之后,张居正他们那是高高兴兴的。

  陈寒就回去休息。

  接下来的几天你还真就发生了一些让陈寒哭笑不得的事情。

  那些读书人居然还敢闹事。

  当然他们不是针对陈寒了。

  这些人聪明了,又有可能是背后有人指点了。

  这些人聚集在京城,每日到孔庙去哭诉,每日去祭奠各地的文庙。

  很搞笑的是,他们已经坚决说,不参加这一次的恩科考试。

  五六万读书人联名说,绝对不参加这一次的恩科考试。

  虽然科举是每三年一届,但是一般新皇登基,都会有一次恩科考试。

  这是新的皇帝对天下士子的恩典。

  也是先培养出一批自己的班底。

  可是录取名额是很有限。

  一般来说,在两百到四百之间。

  像明朝最多的一年,也就是永乐二年,录取的进士也不过才四百七十二人。

  每三年才一届,现在有个恩科,那是非常难得的机会,可是这些读书人也能放弃。

  那真是铁了心要和陈寒做对的啊。

  陈寒也很乐意呀。

  听到这样的宣言,立刻发布了一道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